【醫學新知】認知障礙病人的骨骼保健

2025-02-12
分享

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    楊榮森

認知障礙和失智的盛行率也會隨著年齡而增加,輕度認知障礙、失智和骨質疏鬆症都隨著全球人口老化,而快速增多,這些疾病具有共同或類似的風險因子和致病機制。

在2024年12月的Aging Clin Exp Res. 期刊中,歐洲多國學分析失智症和輕度認知障礙對骨骼健康的影響,在該報告指出,大腦的細胞激素和訊息途徑,會參與骨骼疾病的發作,且會涉及發炎和腸道菌群的變化,例如在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發作之前或之後,這些變化與骨骼健康之間,會出現複雜的互動,損壞骨骼健康,值得注意。

跌倒和跌倒損傷很常見,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加,引起相關傷害,增加醫療負擔,幸運的是,大約一半跌倒並不會引起嚴重損傷。失智會增加跌倒風險 ,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的老年人,高達 80%在一年中曾發生跌倒,幾乎是認知功能健全者的兩倍,在一個 2453655名受傷老年人的世代研究中,有10.6% 跌倒患者在跌倒後 1 年內被診斷為失智,進一步校正潛在干擾因子後,跌倒者的未來失智診斷風險增加 21%,建議應該對跌倒導致急診就診或住院的老年人,篩檢認知功能,及早防治。

研究顯示,認知障礙和失智類型,會引起不同的跌倒發生率,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較低,巴金森氏病合併失智病人的跌倒率較高,但研究的設計與性質各異,難有一致結果和共識。

在2024年12月的Geriatrics (Basel)期刊中,挪威學者探討跌倒者的跌倒發生率和特徵,他們採用「挪威認知癥狀評估人員登記處」的資料來分析,結果共收案9525人,共3774人發生跌倒,年發生率為 39.6%,不同失智類型跌倒發生率各異,在65 歲前出現阿茲海默氏病者為 22.4%,血管性失智和認知障礙程度較嚴重者為 55.3%。跌倒的獨立預測因子包括年齡、個人日常活動較少、步態速度較慢、記憶功能差、需使用助行器、和憂鬱症等。進一步分析認知障礙者曾發生跌倒史的人,發現虛弱才是跌倒的獨立預測因子,因此應推動運動訓練和社交活動來改善病人的虛弱病況,以期降低認知障礙老年人的跌倒風險。

此外,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病人,經常會接受多種藥物治療,有些會增加跌倒風險,導致骨折,而有些針對認知障礙的藥物,也可能會直接影響骨骼代謝。因此,在為失智症和輕度認知障礙病人開具處方時,應同時注意藥物是否會增加跌倒風險。

骨折病人若合併失智,因為較難配合復健,常會造成更多功能障礙,增加併發症,延長住院時間,因而耗費更多醫療費用,嚴重影響生活功能和醫療負擔。因此,預防骨折是首要措施,妥善改善家居環境(如照明、樓梯、絆倒危險)、鞋子和輔助設備等,有助於減少跌倒和骨折。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病人常會忘記服用骨質疏鬆症藥物,或無法配合完整的運動訓練,難以維護骨骼健康,因此,推廣並落實骨折聯合照護制度,實為當務之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