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學新知】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防範跌倒

2025-02-12
分享

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    楊榮森

跌倒是造成傷害的直接原因,是全球共同的公衛保健課題,尤其年長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,也是跌倒的高風險族群,值得重視。臨床引起跌倒的風險因子很多,如不當用藥、貧血、發燒、暈眩、內耳疾病、失眠、骨關節疾病,眼睛疾病,神經系統疾病等,都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,研究顯示,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,心律不整的病人增高跌倒風險約3成,有心臟雜音的病人,跌倒風險增高約4成,曾發生暈厥的病人,約增加7成,心房顫動的病人,跌倒增高約2至5成,含有 4 個以上風險因子的年長者,其跌倒風險增高6-8成,甚至有報告指出,含有多種心血管風險因子者,跌倒風險更增高達約2倍,應多注意。

在2024年11月的Eur J Intern Med電子搶先報導中,義大利學者分析瑞典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的結果,探討心房顫動年老的合併症和受傷跌倒的風險,該研究收入2017 年 1 月 1 日203,042 名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,平均年齡為 79.6歲,45%為女性,分析其合併症種類、及與3年期間跌倒風險的相關性。 結果顯示,合併的慢性病的占比包括神經精神疾病(6.6%)、眼睛疾病(17.4%)、肌肉骨骼疾病(7.2%)、代謝疾病(15.8%)、心血管疾病(7.4%),以及多種疾病(11.3%)。

與非特異性合併症的病人相比之下,罹患心房顫動和多種合併症的病人增高63%的跌倒風險,其他依序為神經精神疾病(增加48%)、心血管疾病(增加21%)、眼睛疾病(增加16%)和肌肉骨骼疾病(增加7%)。

在2025年1月的Geriatr Gerontol Int.期刊中,日本學者探討睡眠參數對心血管疾病年長者對跌倒的影響,這個世代研究收集 2011 年到 2015 年共分析 4349 例,平均年齡為 68.00 ± 5.97 歲,採用自我報告的問卷收集睡眠參數。其中有21.5%受試者報告發生跌倒,在2011年被診斷為心血管疾病者,日後發生跌倒的情形顯著增多(P < 0.001),心血管疾病老年人保持適度睡眠時間(6-8小時)最有利預防老年人跌倒,與這些人相比,睡眠少於6小時(增加93.8%,P = 0.004)、睡眠 8 至 9小時(增加84.8%,P = 0.016),和睡眠超過9小時(增加127.1%,P = 0.031),可見心血管疾病人能保持適當睡眠具有重要預防意義,睡眠時間太短或太長,都不合適。

心臟病的病人,除前述病況增加跌倒風險外,也可能因為其他用藥,而增加跌倒風險,降血壓的藥物會導致跌倒,且由於年長者的多種共存疾病,可能會接受多種藥物的治療,臨床上證明會增加跌倒風險的藥物包括:心律不整藥物、憂鬱症藥物、抗精神病藥物、抗焦慮藥物、鎮靜麻醉劑、安眠藥、糖尿病藥物、利尿劑、鴉片劑、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等,在使用時應評估藥物的副作用及其益處,必要時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,選用合適藥物,或降低藥物劑量,以策安全。